龍山寺

龍山寺位於中山東路與三民路交叉口,由於沒有完整的建寺記載,有說在清朝康熙年間,也有說在乾隆初年,創建年代缺乏正式考證依據。

  民間相傳,清朝乾隆年間,一名從福建渡海來到台灣的移民,隨身攜帶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香火包,路過龍山寺現址的番石榴園,自古井取水飲用,離去時忘記帶走掛在樹上的觀音菩薩香火包,入夜後香火包閃閃發光,地方民眾認為是菩薩顯靈,迎奉安海鄉龍山寺香火,並取石榴樹一截戴上佛帽,視為開基觀世音佛像,建寺奉祀,並沿用祖廟龍山寺名稱。

  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,地方上也稱為「觀音寺」。由於位在鳳山縣城東門,面臨鳳山溪(昔稱東門溪),有水利之便,舟揖可經前鎮媽祖出海,進口貨物也亦可從現在的東便門碼頭上岸,很快就發展為香火旺盛的佛寺。
 (文轉自 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)



龍山寺在清朝年間歷經5次大修,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添建兩側廂房,1958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頂,1987年發包重修,寺貌煥然一新。
 
 龍山寺格局與其他寺廟較大的不同處,在於大門是向內凹陷,在外觀上,顯得較為內斂、穩重,屋頂線條結構,簡潔明快,正殿山牆,翹脊與鵝頭墜構工精細,廊牆龍堵,青龍泥塑與剪粘,手藝精湛,神氣活現,三川殿鏤空木窗,團鶴造型優美,山牆線條簡潔明朗,木匾雕工精緻,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統建築資產,深具觀賞價值,被列為國家2級古蹟,可說是實至名歸。

龍山寺主要祭典在農曆2月19日(觀世音生日)、農曆6月19日(觀世音成道日)、農曆9月19日(觀世音出家日),善男信女蜂湧而至,香火鼎盛,遠近馳名。
 (文轉自 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)



上為龍山寺廟前景色
廟前偶爾會有賣小東西的老婆婆



近看廟前   感覺真的是一間很漂亮的廟




上兩圖為 國定二級古蹟的標示牌



廟前也有不少雕刻跟裝飾





上兩圖為進入龍山寺後
可以看到左右兩邊各有特色的雕刻
右邊為龍  左邊為虎

同是鳳山四大古廟之一的雙慈亭也有相同的雕刻喔





上兩張為龍山寺內的  四大神偶
我記得第一次拿dc去拍時~
四大神偶好像換在新衣? 沒看到~"~
後續來的第二第三次才補拍到 ^^

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門神~結果查了相關文獻才知道是四大神偶!!



從龍山寺的左邊出口出來後
可以看到一堆石碑
上面大略都記載著一些整修或善捐人的姓名

印象中有幾個被磨平了~
這倒也不是年久失修或是歷經風雨摧殘的結果~
而是當時好像有一些政治因素~
某些人怕被政治迫害~~
因此將已刻好的石碑磨平~
以免被追查出身份



上圖的石刻 都還清晰可見
同治十年為 1871  現在則是2009
相差了 138 年 喔



此為廟前左邊的大金爐



從另個角度照龍山寺




最後再介紹龍山寺週邊的歷史古蹟
從龍山寺往右前方走(背對龍山寺的右前方) 可以看到~東便門~
到東便門後往左手邊的小路走 可以找到兩條鳳山老街
最先見到的會是打鐵街~之後再向大路走 可以走到鳳山的傢俱街(三民街)

龍山寺後方還有一座砲台
是鳳山僅存的三座砲台之一 訓風砲台(原本有6座)

地址: 高雄縣鳳山市和德里中山路七號
電話: 07-7467391
開放時間: 平日9:00~16:00


雙慈亭  

鳳山市歷史最久遠的寺廟
  雙慈亭開基歷史可以遠溯到明朝末年,最早由普陀山迎奉觀音佛祖為主神,稱為「觀音亭」。清朝乾隆18年(西元1753年)增建前殿,並從泉州請天上聖母入祀,觀音佛祖因而退居後殿。由於兩尊主神都為女性,信徒感念兩聖慈悲,合稱「雙慈亭」,俗稱「媽祖廟」、「天后宮」或「大廟」,興建年代比列為二級古蹟的龍山寺還要久遠,已有300多年歷史,香火十分鼎盛,來來往往的香客絡驛不絕,是鳳山市歷史最久遠的寺廟。
(文章轉自 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)



  雙慈亭位於鳳山市三民路與雙慈街口,當地在清朝康熙年間鳳山設縣時稱為「下陂頭街」,地勢是縣城最高點,如同鍋蓋的中心點,先民都認為是吉穴,由神佛坐鎮最恰當,因而尊奉觀世音菩薩建寺,香火鼎盛,並逐漸向四週擴大聚落,成為清朝鳳山縣境最大的街市。乾隆53年(西元1788年)鳳山縣署從左營遷來下陂頭街,雙慈亭鄰近街市更加熱鬧,也維持雙慈亨香火迄今不墜。

 

  地勢之外,雙慈亭與三民路家具街形成路衝,相傳為風水所說的雞母穴,地勢最適合建造以女性為主神的廟,有如母雞在保護小雞,很多廟宇都建在路衝而又地勢稍低的地方,雙慈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。
(文章轉自 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)




(上圖是顯神蹟嗎? XD)

雙慈亭廟觀為三殿式,前殿供奉天上聖母,後殿主祀觀音佛祖,前後兩殿以韋馱殿連接在一起,前殿奉祀天上聖母媽祖金身與台南大天后宮、北港朝天宮結為姊妹,先後歷經清朝嘉慶23年、道光8年、光緒13年及民國61年四度重修,雖然得以保持新穎的面貌,但原貌盡失,在古蹟的價值上,龍山寺列為二級古蹟,雙慈亭則列為現代建築物,但仍是長存鳳山人心中的重要廟宇。
(文章轉自 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)



  雙慈亭的建築精雕細琢,宏偉壯觀十分好看,且保有多幅極具歷史的匾額、對聯及石碑。殿中10多方古匾,除同治7年(西元1868年)的「風引帆回」匾及同治11年(西元1872年)的「寰瀛覆冒」匾外,其餘都是光緒年間遺下的匾額;前殿懸掛二幅木刻的對聯是嘉慶和道光年間遺留;左廂房外壁上還嵌有道光8年所立的「重修雙慈亭」碑,高3尺4寸,寬1尺7寸,正書12行,每行25字,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古蹟,也證明雙慈亭的歷史久遠。
(文章轉自 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)



上圖為雙慈亭的正門口



上為雙慈亭內的景色



虔誠的信徒



裡面還有千里眼跟順風耳喔^^
因為雙慈亭是拜媽祖跟觀音的喔^^





上兩圖為龍跟虎的雕刻
跟龍山寺一樣^^



雙慈亭附近也有不少古蹟
像是澄瀾砲台~平成砲台~城隍廟~曹公廟...等
其實鳳山的古蹟都不遠啦 ^^

最後再送上雙慈亭的資訊

地址: 高雄縣鳳山市三民路287號
電話: (07)746-8637
開放時間: 平日9:00~20:00 
鄰近捷運: 高捷橘線鳳山站

另外補充一點...
雙慈亭門外有個賣香腸的  好像很有名喔 XDDD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ckboy088 的頭像
    rockboy088

    記憶拼圖

    rockboy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